12月16日,紀念農村改革40周年大型專題紀錄片《中國鄉村變遷記》之《離鄉返鄉》在CCTV-7播出。該片通過講述惠農網助力湖南靖州楊梅及陜西延安蘋果(宜川產地)等農產品上行案例,展現了以惠農網為代表的農業電商在中國鄉村巨變中的時代意義,真實描繪出一幅以農村電子商務為支點的鄉村振興美麗畫卷。
(節目播出海報)
每一個春天的故事,都從土地解凍開始。四十年改革開放,改變了中國農民與腳下土地的關系,新一代中國農民有了空前多樣的新選擇。越來越多在城市完成了經驗和技術積累的“農二代”群體抓住機遇,返鄉創業。他們的每一次遠行和回歸,每一次就業和創業,就像落在紙面上的點和線,勾勒出了人生新軌跡,也重新描畫了中國工業和農業、城市和鄉村融合的新圖景。相比上一代農民而言,“農二代”群體對農業經營事業有著更大的追求,他們不再局限于單純的小農經濟,而是有意識、有想法、有能力打造自己的農業產業,實現更大的發展目標。
惠農網聯合創始人鄧武杰便是從城市回歸鄉村的“農二代”代表。2013年,懷著對家鄉土地和人民深厚的感情,學業有成的鄧武杰放棄百萬年薪,從廣東回到家鄉湖南創業,并作為聯合創始人加入惠農網。作為一系列農產品上行項目的親歷者與操盤人之一,鄧武杰伴隨惠農網,在3年間行走了12.5萬公里,共計為286400個農民進行電子商務培訓。
在鄧武杰的推動和參與下,惠農網創新孵化出基于農村電子商務的“縣域電商服務”、“真源碼”、“惠農商學院”、“惠農優選”、“委托銷售”等服務項目,以“品牌孵化+產銷對接+農產品溯源+電商實操培訓”的方式推動縣域農業產業化,為鄉村振興注入長足發展動力。
(惠農網聯合創始人鄧武杰向宜川農民了解蘋果銷售情況)
紀錄片重點關注了靖州楊梅的上行案例。
2016年以來,惠農網連續三年承辦靖州楊梅節活動。三年來,惠農網克服楊梅保鮮期短、不宜長途運輸等農品上行難點,打破了此前楊梅幾乎只能在本地銷售的困境,通過縣域電商服務落地和立體式的傳播推廣,不僅實現了流通標準化、供應鏈產業化,品牌知名度也逐年提升,市場占有率進一步擴大,當地梅農的收入大幅增加。而在靖州楊梅品牌打造過程中形成的“靖州模式”,也被評為“全國供應鏈百佳案例”,成為縣域經濟新標桿。
(惠農網團隊助力靖州楊梅上行)
近年來,惠農網的縣域電商業務飛速發展,成功實施了洞口雪峰蜜桔、延安蘋果(宜川產地)、山東大澤山葡萄、綏德山地蘋果、桂東黃桃、新寧臍橙、四川阿壩小金蘋果、重慶梁平柚等42個農產品扶貧的項目。截至2018年12月,惠農網聚焦精準扶貧,在全國農村市場總共完成了近720場的電商實操培訓,為8.8萬多名農戶提供智力扶貧服務;帶動回鄉創業青年超過1.5萬人,全渠道實現農產品銷售超過百億元,累計惠及100多萬農民。
“讓每一個農民都綻放笑臉,讓每一寸土地都得到它應有的價值”,這是鄧武杰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,而這也與惠農網“讓農民更富裕,讓居民更健康”的企業愿景不謀而合。四十年風云激蕩,在以惠農網為代表的農業電商的幫助下,在越來越多“農二代”的返鄉創業征途中,中國鄉村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偉大變革。